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讀「文化救國還是文創救國?」一文有感

16號天下獨立評論有一篇文章,是旅法藝術設計師何桂育小姐所寫,文章名為
文化救國還是文創救國?」。何小姐長期在國外工作,透過他第一手的觀察
與心得,寫下這切實的感慨與觀感。


走進21世紀後,全世界面對網路經濟泡沫的前景著實堪憂,在尚未發掘出下一
波新興產業革命時,發現英國所推展的創意產業似乎以另外一種方式在告訴世
人們,接下來跟著我們走就對了。

很快的,不僅僅是台灣,很多面臨產業停滯或轉型困局的國家,紛紛起而效尤
,即包括文中所提的德國與法國,而且正與台灣行政院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旗艦
計畫的相同時間點。於是接下來,台灣最明顯的是先從大專院校廣設設計相關
科系開始,開始推行台灣設計博覽會,但也因為「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抄襲自
英國創意產業梗概,且又是台灣自己獨步全球的自創名詞,於是在毫無頭緒也
沒有什麼相關人才可進行推動下,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不斷冒出的新興設計相
關科系之外,就沒有了。

而文中提到的德國很用力地在推動創意產業的現象,在台灣大概也是這三、四
年才有這樣相同的景象出現〈有可能是文化部成立後才真正認真推動〉。包括
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法、經費補助、企業輔導等等。台灣這幾年的確很用力的在
推動,但也誠如漢寶德老師所說,光有創意卻沒有文化是沒有意義的。而何小
姐更進一步直接的挑明的說,現今文創的包羅萬象,在將原本早就已經存在的
設計」在套上「文創」之後,逐漸模糊了「設計」原本應有的意義。

當什麼東西都冠上文創,卻也什麼都不再是文創。文中亦提到位於法國龐畢度
藝術中心底下的研究機構 Centre de Création Industrielle工業創意中心〉係
立於1969年,這個機構專門研究如桌子、椅子、燈具等生活必需品,並定期
舉辦一些成果展覽,但對於那些所謂的小玩意兒如手機殼、吊飾等趣味小品
,對法國人來說,並不算是設計,所以也不在這個機構的研究範疇裡。所以
頭想想目前台灣,反而是這些小玩意兒受到重視與關注,這不是挺諷刺的嗎?

文中最後提到台灣設計收費標準長期停滯的問題,這除了台灣設計長期不被受
到重視所種下的果外,也導致一般社會大眾對設計這個職業或工作認為是非常
廉價的。另外,企業公司以「cost down」的方式在計較成本,也扼殺了創意
的突破與發展。當一切以成本考量後,所有的可能最後都變成不可能。


最終,我們到底是要用文化救國,還是文創救國呢?台灣的設計何時才能被社
會大眾真
正的尊重?的確值得我們深思,就像前幾天這篇關於台中國家歌劇院
制服預算編列的新聞一樣「
貴!制服每人1.2萬 台中歌劇院挨批」,兩套制服
是一萬二千元的預算,不知道設計費最後是只剩下多少呢?又
你認為做二套西
裝費用是一萬二千元是很貴還是廉價?





完整文章內容:何桂育:文化救國還是文創救國?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