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產品設計會不會消失?



















一個重內容更甚外在的時代,產品設計會不會不見?
這個問題,過去一直有人在提,不外乎整體消費結構的改變
導致消費者對於實質的產品內容在意的程度更甚於外型是否
吸引,最適合不過的例子,便是手機了。

手機的出現,改變人類溝通的模式,但也箝制了人類的隱私
到了上個世紀末,電信商開發出封閉式系統手機,智慧手機
的名稱也第一次出現。隨著進入新世紀,網路從泡沫到重生
短短幾年,整個以網路建構的虛擬社會體系隱隱的浮現。手
機科技的方興未艾,為人類帶來真正與網路連接上關係的「
真‧智慧手機」之後,就不用我多說了。

以設計教育的角度來看,約莫也是差不多這個時期,傳統的
設計科系已不符時代的演變與人才需求,於是關於數位內容
產業相關的科系就應運而生,其中,以文創設計為名的科系
也正悄悄萌芽中。數位內容不斷被提出,不管是影音、軟體
或操作的相關介面,都是一時鼎盛的討論面向。

但設計圈反省的也很快,那大概也是恐慌於產品設計將何去
何從,外型不再那麼被重視,也漸漸不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
最主要的意向,更多時候是在意操作便利性,周邊軟體的搭
配、穩定度以及空間容量。當我們讚嘆電影裡觸控科技的展
示,卻像是一種後知後覺式的,早已預言人類世界將會有天
翻地覆的科技樣貌。

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一旦產品都需要跟網路連結之後,那對
產業所要產生的成本與技術規格及網路協定標準又該如何統
一,又如何評估哪些產品具備這樣的網路連接條件,這時,
物聯網的名詞與其形成的概念,大概只存在一些會議討論內
容裡,尚未跳上檯面宣告它的時代到來。

但也因為如此,異業結盟與合作更甚以往,於是我們可以看
到智慧家電、智慧建築、智慧防護等等。更多的人才投入數
位內容與軟體程式的開發與設計,而使得是否將程式設計納
入國民教育的基礎課程的話題也引起了很大的討論與意見。

數位內容最成功的典範也是一個陰錯陽差的結果論,離我們
很近的韓國在上個世紀末遭受金融風暴後,整個國家經濟面
臨一個產業百廢待舉的狀態,於是韓國政府帶頭決定挹注所
有經費投資數位內容產業,全面扶植願意經營與從事數位內
容產業的企業公司,沒有人能料到,只是一個模糊概念的數
位內容產業,韓國政府的豪賭是否能成功,但後來事實證明
不僅賭對了,也賭贏了韓國經濟的未來。

既然目前數位內容產業這麼的蓬勃,那產品設計到底會不會
有一天真的消失呢?過去因為時代變遷與因應產業發展及人
才需求,傳統設計科系有了許多分支,對於學有專精這回事
,當然是學得越專門越好。可是到了今天,整個方向卻好像
是往相反方向發展,反過來,原本的傳統設計科系,因為包
容性廣、不會侷限於某個專精的領域發展,而有更多的彈性
去學習許多不同的知識與技術,雖然不能夠學到多專精,可
是在這個強調通才、T型人才的時代,反而可能是件好事。

如果成天擔心產品設計有一天會消失,那不如先做好自己成
為通才的準備,產品設計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消失,只是
將式微到一個程度後,再視當時的經濟環境、時局演變,觸
底反彈。畢竟,設計這個行業,一直跟社會經濟與時局演變
有著如臍帶般的關係。而產品跟消費者、消費社會又是另一
個截然不同的主題探討,這會跟社會學、行銷學比較有關係
,在此不多言,有機會再討論連我自己也很感興趣的這個部
分。

設計是個無限迴圈的相互關係,更像易經裡的陰、陽,一直
在變動著,到了頂就會回到最初,然後重新再發展一遍,到
頂,又再度回到最初。如果不信的話,記得回頭去翻翻設計
史,答案都在裏頭。



2017/01/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為德國包浩斯學校,來源取材自《當代設計演化論》一書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二說相容性

相容性在人因工程學上,主要探討了三個面向,包括空
間、移動與概念相容性。相容性越高,人在操作產品時
所得到的正向回饋就越高,同樣的,也表示這樣的設計
方式是好的、正確的。

概念相容性一般與約定成俗、文化信仰及教育學習有關
,其中包括了對圖像符號、色彩以及造型聯想有密切關
係。而這裡頭牽涉了符號學與認知心理學以及發展心理
學。例如講到紅色,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認知到危險、
注意以及重點、熱情、有活力...等等各種形象聯想,所
以假設今天我們要設計一個指標或一張海報,理所當然
的,要有所掌握這個背後基本的概念。

除了概念相容性外,一般我們最常探討的大多是移動及
空間相容性,蓋因移動及空間相容性都牽涉到實際操作
行為的議題。在現今類比操作幾已被數位操作取代的時
空下,移動與空間相容性的原則就愈發重要。

但比起空間相容性,移動相容性的原則相對來說是比較
好掌握,畢竟當我們設計一個具有方向性如旋鈕或握持
桿時,在進行左右或上下移動的時候,就不能違反基本
認知。又一如現在手機上的賽車遊戲App,透過手機的
左右移動,代替了賽車方向盤的設計,過彎或閃避時的
移動,也需符合移動相容性的原則來做設計。

空間相容性相對於概念及移動相容性則來得複雜,除了
主涉的操作行為外,對於視覺空間的判斷也須符合跟操
作行為一致的狀態。一如過往手機的實體按鍵與畫面顯
示的配置,又如汽車儀錶板與排檔桿的對應等等。在操
作行為上加入了視覺與空間的搭配。

然不管是哪一種相容性原則,都是互相搭配與結合的,
但若是以金字塔的權重評比來看的話,概念相容性屬於
最低層的基礎原則。而移動相容性則是在既有概念基礎
上所需遵守的應用,最上端則是需要多方面對應的空間
相容性原則。而此三種原則亦都建立在人類的認知行為
上。

因此在從事設計時,謹記相容性的三原則,致使你先做
到設計正確,並在正確中尋求美感與功能兼具的創意產
出。




2017/01/16